上海为何不能“封城”——“动态清零”的重新解释丨解封日记(三)
发布时间:2022-03-26浏览数量: 人
“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
——余华
在人世的街道上撒下生活的盐和糖,种下生命的酸和苦,里面藏满了我酿了一秋的甜、一夏的苦,请记住,生活很残酷,你要活得有温度。 01 上海的探索与担当 3月26日上午10点,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介绍本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冲上热搜。据介绍,上海采用重点区域+非重点区域,核酸检测+抗原自检的方式,这是上海目前应对本轮疫情的一种探索。这种探索可以说也是被逼出来的。吴凡解释:这样的探索第一个特点就是病毒传得快。第二个特点就是城市的特点,也就是上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的决断。网上有人建议,下定决心封上3、5天,封上一周不行吗?吴凡说,确实不行。因为上海这个城市承载了全国乃至全球诸多重要功能,上海不仅仅是上海人民自己的上海,还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承载重要功能,甚至于对全球经济都有影响,慎用、不用封城政策抗疫才是明智之举。 网友戏称:网格化失败的上海,正式进行格式化。作为优等生的上海在被点名为“东部某大城市”后,依然顶住压力完成了自己的抗疫政策的刷新进步,真心要为上海手动点赞。上海大可一封了之,在被下指导旗的当下,疫情肆虐坚持不封城,冲上热搜就是百姓最好的肯定和支持。如果这次上海在疫情面前沦陷,全国大概就是彻底躺平的局面,上海确实在艰难的挽狂澜于既倒,付诸笔端正是为上海加油打气,上海加油。 02 上海为什么不能“封城” 客观来说,如果采取封城抗疫,即使取得胜利、也是一场“惨胜”,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彻底的失败,没办法的办法。上海这样的国际贸易、经济、金融、航运中心,如果封城抗疫,不仅会给中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也会对全球经济价值链、产业链造成巨大冲击和损害。这样一来会加剧目前的经济衰退风险,搞不好会引发全局性风险,造成经济大衰退并进一步引起大萧条。同时,更会对百姓抗疫和民生信心造成严重伤害,甚至降低百姓对上半场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抗疫成就的获得感和认同感,也给疫后的经济复苏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谁都不愿做“要么病死、要么穷死”的选择题,但纳什均衡的天平上,自由行程空间过于逼仄。真正考量智慧和水平的抗疫下半场来了,如何真正理解我们的“动态清零”?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发展重新解释“动态清零”,科学升级抗疫思维就变得尤为关键。这不仅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更是一种责任担当意识,更是站在良知和常识一侧,守护百姓万家灯火的爱国者行为。 抗疫的下半场,敲黑板划重点,“动态”是方式,是举措,更是重点;“清零”是口号,是愿望,也是方向。两者并不矛盾,只是不能简单理解“动态”是为“清零”服务的,某种程度上“动态”这种手段实现比“清零”的效果更加关键。问题研究不仅要讲相关性,更要重视因果关系,没有科学动态的因,是不会产生健康的清零成果的。 今天的发布会持续出现的”研判“一词,这很好的解释了重视疫情研究,同步成长的重要性。这种基于大数据研究在前,而判断在后的以数理统计分析为特征的行为决策,预示了抗疫工作的科学含金量的理性回归,也很好证明了抗疫能力和科学认知的“动态”平衡成长,此为其一;其二,本轮疫情发展过程中的网格封控,轮流核酸、封控加码事实上存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数据建模分析的可能。目标只有一个——用尽可能大的样本量判断疫苗在流行病学(而非临床)实践中的保护效力。与此同时快速推进阵地战围堵疫情,短促出击尽快就地解决战。同时依靠人口密度、医疗资源禀赋和政府动员能力最强的上海建模,先行先试推算在国内实现“动态全民免疫,无限贴近清零”的风险及可能,为全国抗疫积累经验,得出下一步“动态清零2.0版”的行动方案。 可以肯定的是,下一步的升级版必将从简单的“动态清零”走向更加均衡灵活,宜疏不宜堵的“动态平衡”方案。动态愈来愈重要,清零变得越来越不具备追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03 永远可以相信上海 科学抗疫更像一个高水平运动员参加比赛,大政方针正确的前提下,高水平较量中对细节的把握和掌控能力才真正决定成败。高水平动态调整和归位能力将是抗疫成果的稳定器和扩增仪,保障了抗疫成效边际上的有效性,最终趋向帕累托最优;上海、深圳的半封城和事实上的全员检测,也在全社会层面上为更大规模的类似活动做了很好的压力测试。随着结果的可控,希望全国各地本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同理心逐渐解除对上海、深圳的旅行限制。 上海的选择已经证明了“动态清零”抗疫总方针开始具备了足够的“动态“活性,开始显现了弹性空间,开始显示了政策本身应有的活性特征,开始了科学理性的回归。 在此,我们不得不为敢言的吴凡叫好,也要为敢做敢为的上海、深圳击节,更要向舍身忘死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大白们致敬,更要在心底为那些献出生命的英雄默哀,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和守护,这个城市才如此生动多彩。这世间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美好的归来。 在经济民生和抗疫间取得最好平衡,以最小代价取得这场抗疫战争的胜利,争取不要做选择题,也不简单照抄西方躺平的作业,而是踢出我们抗疫的世界波,探索一条代价最小,既保经济民生又取得抗疫胜利、动态平衡的最好的抗疫胜利之路,那才真正彰显我们的国家实力和治国理政智慧。果真如此,国家有幸,百姓有福。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莫泊桑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