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华资本宋向前:消费企业转型的关键节点,在于创始人的自我刷新
发布时间:2020-02-13浏览数量: 人
以下文章来源于浪潮新消费 ,作者刘子麒
尽管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消费投资蒙上了一层阴影,但这也是一个检验勇气和信心的时刻。前几天加华资本近亿元投资湖南文和友,就让我们在这个寒冬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在投资圈,加华是个异数,平时不追热点,但也会时不时搞出行业的大新闻,比如让之前从不融资的老乡鸡、东鹏特饮接受了融资,追踪十年切入到居然之家的大变革中,包括当下在疫情寒冬中投资文和友等等。
在别的投资机构较少碰触的领域,加华可以说自己开辟了一片天地。这种差异化背后,是对产业变革、企业内核,以及时间价值不一样的理解和较量。
12年来,加华资本投资了30多家消费领域龙头企业,包括居然之家、东鹏特饮、老乡鸡、洽洽食品、爱慕内衣、加加酱油、来伊份、滴滴出行、美团点评、巴比馒头等。
按照创始人宋向前的话来说,几乎没有失手。
这背后的秘诀是什么呢?如何看待当下的消费投资?消费企业的核心和下一步关键在哪里?
近日,浪潮新消费专访了加华资本创始人宋向前,在网红品牌、全新业态之外,我们一起探讨了消费投资和企业更底层的成长路径。
口述 | 宋向前
整理 | 刘子麒
我最早在证券公司从事卖方业务,投行工作给了我一个近距离观察中国经济的机会,能去了解企业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有哪些真实需求。
但因为核准制的原因,职业性质决定了投行必须向合规层面倾斜,所以在为企业赋能层面稍显不足。
任何生意的本质都是对供需关系的管理,需求一定要得到更好的满足。
我认为相比投行,企业更需要的其实是价值创造,包括品牌、渠道、运营、市场等各个方面系统性能力的提升。
这是我创立加华的初心,一开始我们就选择走专业化投资的路径,依托于产业为企业深度赋能,并把这件事当做加华的长期目标和愿景。
其次,加华选择专注在消费和服务行业,同时主要投资于民营企业。这些都是我基于过去十几年做卖方业务,在所得到的观察和经验的基础上选择的方向。
12年实践下来,应该说还比较成功。尤其行业布局上,加华做到了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为什么这么说?
(1)首先从大的背景看,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GDP增速从过去依靠投资、净出口拉动,转向了依靠内需。去年经济增长76.2%的成绩来自于消费的贡献。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消费在三驾马车中的主导力量会越来越强大。
我们认为,对于增长方式的研究非常重要,因为中国毕竟是14亿人口的大国,欧洲7.4亿人,日本1个多亿,美国也就2个多亿,加在一起还没中国市场大,所以我们的战略纵深非常可观。
过往大家只提人口红利、技术红利,往后消费红利一定会慢慢释放出来。
从长远来看,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消费也一定是升级的。人类就是要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实现自我超越,所以下沉只是短暂现象,谁也阻挡不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其次,落地到具体投资策略,要买对一个时代增长的方式。
我们的基本策略就两点:第一买行业增长,第二买企业增长。只有双增长的公司,才能在业绩表现上呈现戴维斯双击的现象。
那什么样的公司能实现双增长?我认为在消费行业,未来一定会二八分化,强者恒强。茅台、海天味业、海底捞的崛起,都预示着未来的一条主线:随着中国的消费红利逐渐被释放出来,市场上会诞生一批真正的超级公司。
美国为什么经济这么发达?它的一个特点就是超级公司、跨国公司非常多,这些公司奠定了美国的商业文明。
那中国现在有多少成功的全球化公司?没有几家。往后必然会出现强有力的超级公司,这与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
所以我们坚定的选择做产业龙头、行业冠军的“超级陪练”。你会看到像东鹏特饮、居然之家、老乡鸡这些优质的企业,在经济下行周期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反而可以逆势而起,这就是因为它们的头部效应比较明显。
(3)对消费产业的理解,是一件久久为功的事情
最近几年,加华有一个快速的成长和丰收期,这来自于我们在消费赛道中长时间的耕耘,才能够抓住这么多优质的案子。
现在大家都感觉,消费行业非常热,每个投资机构都在呼吁看消费。因为互联网红利已经基本释放完毕,而消费行业的改造才刚刚开始。
但放在之前还有人问我,说过往十年是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十年,加华坚守在消费领域会不会错过一个时代的机遇?
我并不这么认为。每一个基金创始人都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去建立自己的投资理念、护城河以及核心竞争能力。消费领域的特点是:入门门槛很低,但竞争壁垒很高。
消费行业的研究不像看上去那么容易,对于品牌、渠道、市场、运营、管理各个方面,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够形成比较深的产业理解,这是一件久久为功的事情。
加华走得比较前,钻得比较深,专注在这个赛道十几年,才形成了和别人竞争的护城河。
另一方面,我们服务于消费龙头企业的经验比较多,它们在行业内中所遇到的问题,观察到的现象,都非常具有代表性。这也反过来反哺我们的投资理念,让加华对于消费行业的理解不断的刷新、迭代。
我们在这十几年间,做了大量的积累和准备,所以大家才会看见现在不断有大公司接受加华的投资。理论上来说,白马策略所选定的那些行业龙头,现金流都很好,对于资金没有那么大的渴求。那它们为什么要选择拿加华的钱?
因为我们的定位不是简单的投资机构,而是企业的事业合伙人。我们是它对于消费心理研究、品牌渠道与市场建设的一个抓手和帮手。加华能够提供系统的专业化服务给对方,这点我觉得是最重要的。
对于一个投资机构而言,什么叫专业?就是你一定要有产业依托、产业背景。当然我不是说一定要坚守在某个行业,但是必须有根据地或者主要赛道。
原来的综合类基金会被时代抛弃掉,只有对产业有深度赋能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的机构,才能在产业和企业的双增长中去提供价值,被头部公司所需要。
我们讲,过去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那时候是“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几个人有梦想,再弄一点钱,找准行业就可以干出一个企业,这在注重高要素投放的经济发展阶段,确实卓有成效。
所以这就导致之前中国的PE行业,投机性比较强,做的都是套利的事情。大多数机构都在做Pre-IPO、财务性投资和综合类基金,简单地进行资源要素的投放或整合。
它们并没有在产业深度理解、企业运营管理与长期价值赋能上,去积累自己的核心优势。
现在经济增速不是那么快了,企业在困难的时候,需要更多带深度思考、带能力的钱。
所以,中国的投资机构一定会发生变化,之前我说“好人做生意的时代来了,赚辛苦钱受尊重的时代来了”,其实背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专业化机构胜出的时代来了”。
对一个投资机构来讲,你需要创造价值,才可以和企业一起分享价值。未来的竞争是赋能的竞争,是专业深度的竞争,更是产业理解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几个人,找一些机会,投一笔钱了。
往后是一个真正注重价值投资的时代。由于经济下行,市场快速出清,企业债务包袱比较重,经营状况也有所下滑。所以在这个时候进行投资,是很好的践行价值投资理论,形成企业家精神的节点。
之前有人提出财务投资机构与产业投资机构的区别,就是“农夫与猎手的关系”,我个人非常认可。
很多投资机构是猎人,他想打鸟。打一枪,一林子鸟跑了,就打中一个,甚至有时一个都打不中。但农夫是什么,农夫有个一亩三分地,就能把这个田种出花来,种出菜来。所以我说,精耕细作的时代到了。
越来越多企业在下行期需要找事业合作伙伴,需要产业投资人,而不是财务投资人。后者就像猎手:一、不成体系;二、没有整体投资逻辑;三、没有产业深度。
简单提供给财务资源对接未来的增长,在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期,其实作用没那么大。
1、消费企业做大要看系统化的能力
对消费企业的选择和投资上,在我看来,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任何企业都要由小做到大。在中早期,一些企业或赛道可能容易看到现象级的情况。
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终局发展,所需要适配的一些系统能力,一定要能够被体现出来,否则成不了强大的公司。
因为不管是什么样创业模式的消费公司,最终竞争的核心要素其实都是这些,企业成长的机理基本是一致的,包括你的人才、产品、品牌、运营、财务战略等,在不同的阶段都会碰到,要有系统化的能力去解决。
那么一个强大的公司,一定是在所有的系统里面,不存在明显的短板,综合发育比较平衡,像是阿里的运营、人力资源等能力都非常强大。
2、凡找捷径的,事后看都是一地鸡毛
加华在具体的投资过程中,也并不是只投后期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