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匠人精神,不戴镣铐,缘何起舞| 加华观点
发布时间:2017-08-30浏览数量: 人
原文作者 | 加华伟业资本
资本的造梦工厂中,轻歌曼舞尽日不息,声色犬马终年无休。创业者与投资人的博弈中,带着点你侬我侬的意味,又掺杂了些许弹尽粮绝的孤勇。
菲茨杰拉德说,年少成名让人对“命运”而非“意志”产生了某种近乎神秘的定义,而最坏的结局就是拿破仑式的幻灭。对于创业者而言,重要的也不是“命运”,而是“意志”。
满眼落红与一地残渣
前段时间,有个项目在投资人的小圈子里广泛流传,可谓“踩着风口的小飞猪”:“共享经济这么火,我也有个创意。买几台电脑,租个场地摆好,目标用户定位于那些家里没有台式机、却想来一盘高网速游戏大战的客户,凭二代身份证识别付款,每小时收费5元。若整夜使用,还有包夜优惠。这绝对是共享经济又一力作!”,有网友评论,“太妙了,我看这项目不如就叫网吧!一定会风靡全国!”
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个段子在充满戏谑意味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创业者普遍存在的“心理焦虑”,它与“共享经济”、“无人便利店”、“新零售”等名词一起,逐渐攻占了中国创投圈的情绪阵地。
在创业泡沫还没完全破裂的2014年前后,北京中关村的一众咖啡店里,创业投资的话题伴着热浪翻滚在每一粒空气分子中,仿佛人人都在谈着“几千万美金的融资”、“几个投资机构争抢Term Sheet”,卡布奇诺上层漂浮的奶泡还泛着浓郁的脂香,口头投资协议就已经定了个大概。
微软发明了PPT,而前仆后继的创业者们则发明了“PPT式的故事套路”,不用深入的调查研究去挖掘真实的商业需求,不以实际的市场选择去验证虚空的市场判断,最后食尽鸟投林,落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政府限制共享单车增量投放、共享睡眠舱被警方封查、共享充电宝尚未找到持续可行的商业模式、无人便利店因温度过高食物变质而被迫停业,风口浪潮是否退散我们还不得而知,而借助这一轮风口飞起来的种种概念,正一个个掉落,重重地砸在坚硬冷酷的地面上。
无独有偶,近日以来上海频繁涌现的“网红餐厅关门记”也触发了每一位投资人和创业者的神经。网红餐饮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前后的黄太吉煎饼、雕爷牛腩、水货等连锁餐饮品牌,这些餐饮积极投身互联网营销,凭借高人气吸引了大量客源和疯狂涌入的资本。
2017年7月,据上海市食药监局7月28日发布的通报,网红餐饮品牌“一笼小确幸”的食品样品和部分病人肛拭中均检出沙门氏菌,同时“一笼小确幸”的中央厨房与部分门店,在加工部分即食食品时超过许可范围加工,食品在中央厨房的加工过程中受到沙门氏菌的污染,引发了后续的食品中毒事件。
在网红餐饮品牌仍在风口浪尖中尽享繁华之时,逐浪洪流的投资机构不禁要自问,如今的创业者,到底多了一些什么,又少了一些什么?我们对此番创业行为,是否在保留一定宽容度的基础上,又走向了宽容过度的困境?
恒者有心则亘古
对于创业者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从废墟里爬出来一代代创业者,看到了这个时代之“坏”,而那些依然能够抖落满身灰尘,转身持续耕种的创业者们,也享用了这个时代的“好”。
说文解字,创业是创造一种事业,而事业需要恒久的专注力与抵抗变化的意志力。投资人眼里的创业,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及的开个小餐馆、支个早餐铺,做个面包房是截然不同的。
这里所言的不同,并不是指盈利模式、商业瓶颈、市场体量、运营策略都诸多方面,加华伟业投资的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就是依靠着街边小店、家庭作坊,踏上了时代的烽火轮而一举成为行业旗舰。我们所说的不同,更多的是指企业背后深层次的“创业者意识”。
若非将企业运营良好而退出,所谓的“连续创业者”,更多的则是反复辗转于不同的领域,追随风口而动,“败光了投资人的钱,就当是做公益”,他们鲜有商业理想与创业质素,无可避免地被贴上了“连续失败者”的标签。
在这个商业被舆论裹挟的时代中,企业家的眼界不应局限于“此时此刻的小生意”,而应该立足于充沛的战略资源、深入浅出的市场勘察,并愿意以持久的专注力投身其中,年年如此,代代如是。这才是“创业”与“生意”的本质之差。
我们以中国的连锁早餐市场为例。2016年,加华伟业资本向巴比馒头注资了1.05亿元。当时,巴比馒头已经成为了全国首屈一指的连锁早餐龙头企业,在华东地区的门店数量接近2000家,而我们对巴比馒头和中国早餐市场的分析,已经持续数年。
上海数百万人每天早上都在吃的巴比馒头,是大消费行业的硬需求。在任何年代,这都不能算是一个严格的“风口”,因为速朽是风口的典型标签之一,而加华伟业要抓的,就是在风潮退去之后,仍在润物细无声的企业。
巴比馒头的创始人刘会平,自少年创业以来,深耕面点行业数十载。2003年巴比馒头在南京路开出第一家店至今,刘会平已经将巴比的事业,延续了十几年之久。2017年,巴比馒头二代门店的第一家店开张之际,刘会平去店里试吃、考察,为了一袋2块钱的快捷包装豆浆和一杯现磨的3.5元的现磨豆浆,与店里的主管讨论良久。
不可否认,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与当年以重资产的制造业为伴的民营企业家不可同日而语,毕竟创业与投资都是时不我待,稍一分神就被竞争对手弯道超车。
但是,我们始终认为,创业者们应当找准目的,以恒久的耐心耕耘实业,在风口到来时被风潮顺其自然地推至浪尖,而非一味以风口为目标,撞了南墙就换条路走,寄希望于“风口的命运”,而非“专注的意志”。这也是加华伟业资本一直以来坚持的投资价值观。
投资者应有匠人之心
我们时常听到投资人对于创业者们集中式的跟风行为唏嘘不已,却未曾想资本也是助长泡沫的鼓风机。
在创业者苦恼于资金来源的时候,投资人也沉浸在错失好项目的焦虑之中。于是,投资界就形成了如此循环的怪圈:创业者追逐热点与风口;投资人害怕错失赛道而在口碑项目中加注砝码;韬光养晦的创业者由于得不到融资,也将创业方向转向热点领域。
做投资,如同入伙了企业家团队,我们必须明白公司的业务背后的核心要素,以及这个要素能带来的市场时点和深度。
对于加华伟业这种偏向成熟期的投资机构而言,我们能在姚明不到十岁的时候发现他,并且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保持持续关注。当姚明在全运会上崭露头角,能看到显著的职业发展空间的时候,我们才会毫不犹豫地投入资本。
有些投资机构,他们敢于在姚明三岁的时候就下狠注,我们尊重这种魄力,但是我们更愿选择直线思考,曲线行动。如果一心只想投出“明日之星”,我们可能不会在跟进东鹏特饮5年、与爱慕集团持续沟通7年之后,才有信心扣动扳机。这数年的时间里,假使一直在跟随风口而动,我们早就从云端狠狠摔到地面上了。
慢一点,晚一点,常常并不意味着眼光不毒辣,而只是愿意在满地残渣的投资界,保留一些底蕴与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