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行业研究(二):一副眼镜的价值链
发布时间:2018-06-21浏览数量: 人
周末逛街时,你发现商场里的潮流眼镜店越来越多了。这些门店的价格带从499-999不等,可选择的价格区间多样,而且普遍“立等可取”,去旁边的网红饮品店买杯奶茶的功夫,你的专属眼镜就已经完工了。
在上一期的“巨龙巨龙你擦亮眼”中,我们带大家深度洞察了当今的中国眼镜市场,分析在这个多品类、少品牌的行业中,老字号与新生代如何“你方唱罢我登台”。
眼镜作为一个直接面对消费者的To C行业,仿佛天生缺乏某些“消费品特质”。比如,你会张罗着朋友“去看个电影”、“拔草一家餐馆”、“一起逛逛居然之家”,但是你不会跟朋友说,“走吧,陪我去配个眼镜。”
然而,随着更年轻时尚的眼镜品牌诞生在边界日益淡化的Shopping Mall里,这种声音正变得越来越多,眼镜也逐渐从一种工具产品,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时尚消费品。
产品调性、潮流基因、科技元素,当它们超越了产品性能本身,成为眼镜行业中风口浪尖的关键词时,我们认为,这也是最好的时机,让我们去沉淀下来,反刍过往,从底层的产业链现状上入手,重新认识这个充满想象空间的行业。
眼镜零售行业毛利虽然高达70%,净利率却连10%都不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线下眼镜店高昂的房租成本和运营成本。
根据博士眼镜(300622.SZ)2016年招股说明书,该公司一片镜片的平均进价为28.82元,一个镜架是89.06元,单从物料方面来看,一副普通眼镜的成本可能不到200元。
然而,其门店租赁费(含水电、物业费)与员工薪酬福利费(店长,验光师及售货员)的分摊占了眼镜售价的大头,分别约为27.3%和25.4%,这两类费用主要用于提供导购及验光服务。
可见,眼镜流通领域的门店及人工费用这些营业成本、费用大大抬高了眼镜零售的成本及最终价格。
相关资讯